手 機:136-3545-2910
網 址:www.claybourg.com
地址:重慶市巴南區花溪街道民主新街29幢1-7號
防排煙系統設計中室外進、排風口的布置往往被忽視,問題常出現在有地下室的建筑底層及/或屋面、大底盤地下車庫的頂部采光通風井口等部位。表現為:1)進、排風口貼鄰布置;2)排煙口設置在安全出口門頭甚至是安全疏散通道上;3)風口尺寸按連接風管尺寸選擇,有效面積不足;4)表達不符合深度要求。依次分析如下:
1)第一種情況易造成煙氣短路,缺乏基本的專業概念,也明顯違反了GB 50016—200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以下簡稱《建規》)第9.4.7條(機械加壓送風防煙系統和排煙補風系統的室外進風口宜布置在室外排煙口的下方,且高差不宜小于3.0 m;當水平布置時,水平距離不宜小于10 m)和GB 50045—95《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2005年版)》(以下簡稱《高規》)第8.3.9條(機械加壓送風機……風機位置應根據供電條件、風量分配均衡、新風入口不受火、煙威脅等因素確定)的規定。地下室利用頂部采光通風井口設置排風(煙)口時,如不作專門處理,這種氣流短路的情況更容易出現。
2)第二種情況缺乏消防安全的全局觀,未考慮安全出口的功能和要求。排煙系統設置的目的是為確保人員順利疏散,而排煙口設置在安全出口處可能嚴重妨礙人員疏散安全,這就完全違背了設置排煙系統的初衷;此外,安全出口在排煙時往往也是補風口,上述做法進而又違反了《建規》第9.4.7條的要求。
從通風技術的角度講,消防排煙可視為事故排風的一種。GB 50019—2003《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第5.4.5條規定:“事故排風的排風口,……不應布置在人員經常停留或經常通行的地點”,原理是一樣的。
3)室外進、排風口采用的百葉風口,其構造包括防雨葉片及濾網等,重慶通風管道在氣流通道上形成了相當大的阻力,減小了有效通風面積,如不采取相應措施,通風量將很難得到保證。
4)表達不符合深度要求,例如地下室平面表示有通風豎井,出地面就消失不見;或標注“詳建施”,把專業之間的配合關系變成相互替代關系;或只標注風口面積或尺寸,而不標注安裝高度;等等。相應的糾偏措施建議為:
1)認真執行《建規》第9.4.7條、《高規》第8.3.9條等規定,保證進、排風口錯位布置。
2)室外排煙口盡可能遠離安全出口或安全疏散通道布置。
3)風口尺寸不應簡單按連接風管尺寸確定,應當按保證有效通風面積計算確定;《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 暖通空調?動力》(2009年版)(以下簡稱《措施》)表4.1.4注明“一般百葉風口的遮擋率可取50%”,即風口面積不應小于所連接風管斷面積的2倍,這是很有必要的。
4)所有設于外墻或地面豎井上的進、排風口都應按《建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2008年版)第4.7.5條的要求,明確標注其尺寸和安裝高度。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大空間建筑不斷加,使得大空間空調的設計范圍曰趨擴大化。而我國建筑能源消耗占社會總能耗的比例較大,建筑節能是建筑發展的基本趨勢,也是當代建筑科學技術的一個新的生長點現代建筑的必要組成部分暖通空調領域也已經受到這種趨勢的影響,暖通空調系統中的節能正引起暖通空調設計者的注意,并且針對不同國家、地區的能源特點和不同建筑的采暖、通風、空調要求發展著相關的節能技術。研究大空間暖通空調系統的設計與節能,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1大空間暖通空調設計的難點大空間暖通空調設計的難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大空間建筑設計往往需要有單獨的熱源,以滿足空調、采暖、制冷、熱水供應等方面的需求。由于用地緊張和其他一些原因,很多大空間建筑需要在地下室或屋頂上設置鍋爐房,這使得大空間建筑的熱源設計變得更為復雜。
大空間建筑往往高度較高,這也加重了采暖系統的垂向失調,同時由于系統水靜壓力較大,直接影響到室外管網的水力工況,其系統的形式及與室外管網的連接與多層建筑有較大差異。
大空間建筑的空調設計氣流組織因溫度梯度較大,需采用合理的送風方式上送下回方式為從頂棚送風下部回風,現工程多采用可調節風量和射程的風口,提高冬季的送風風速;側送下回方式送風口高度大多在3m左右,需要結合建筑裝修設計布置風口位置以達到室內美觀,同時需要精確的空調氣流組織計算。
2大空間建筑暖通空調系統設計實例工程概況某體育館是一座單體建筑,重慶通風管道該建筑主體在地上只有一層,建筑面積19795m2.體育館平面呈半徑約為56m的圓形,比賽大廳平面呈半徑約為43m的圓形,可舉辦體操、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國際性單項比賽。
比賽大廳設2層看臺,1層看臺下空間主要用于布置運動員、管理人員、責賓、后勤服勞人員用房,2層主要用于布置觀眾休息廳、小賣部、衛生間等。
空調室內設計參數室內空調設計參數見表1.表1室內主要空調設計參數夏季冬季新風量/室內溫度/C相對濕度/%室內溫度/C注:乒乓球、羽毛球比賽時風速控制在0. 2m/s以內,其余比賽控制在0.5m/s以內。
冷熱源及空調水系統2.3.1熱源體育館冬季采用市政熱網供熱,供水溫度為110°C,回水溫度為70C,市政熱源一次水供回水管道采用直埋敷設,直接接至冷熱源機房空調和供暖系統與市政熱網均采用間接連接,分別經換熱機組換熱后提供空調和供暖系統用熱水;空調系統熱水供水溫度為60C,回水溫度為50C;散熱器供暖系統熱水供水溫度為85C,回水溫度為60C;低溫地板輻射供暖系統熱水供水溫度為55C,回水溫度為45C.有比賽時的設計計算總熱負荷為4146kW(包括新風負荷),熱負荷指標為203W/m2;無比賽時和滿足值班供暖的設計計算總熱負荷為761kW,熱負荷指標為37W/m2.空調及供暖系統補水為市政自來水經全自動軟水器處理后的軟化水,由低位閉式膨脹定壓罐自動補給。
冷源夏季集中空調系統設計計算冷負荷為4202kW(包括新風負荷),冷負荷指標為206W/m2.選用3臺1410kW水冷螺桿式冷水機組,冷水供回水溫度為7°C /12C,冷卻水供回水溫度為32°C /37C,制冷機房獨立設置于體育館西北側。